基层党建

日喀则珠峰党建 > 基层党建 >学校 >最新动态

南木林县二中:处处盛开民族团结花

发表时间: 2020年06月05日 11:49 来源: 日喀则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走进南木林县第二中学校门,一排整齐的民族团结文化宣传栏、一张张鲜活的民族团结活动剪影尽入眼帘,一股民族团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建于2005年,是一所“年轻”的寄宿制初级中学,现有师生员工2626人。

近年来,南木林县第二中学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把民族团结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将民族团结工作有效融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中,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通过在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日、国庆节、教师节、传统节日等节点开展“四讲四爱”“民族团结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民族团结走进课堂、走进师生日常生活,让民族团结进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持常态教育,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将常态教育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并编制印发了民族团结校本教材。通过开办趣味运动会、篮球足球比赛等教职工文体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我们学校除了藏族老师外,还有汉族、彝族的教师,平时我们像家人一样相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崔现英老师说,这不仅能融洽同事关系,还能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在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民族团结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活动中,集中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负责民族团结工作的德吉措姆老师介绍说,通过开展在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文艺比赛、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活动,让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学生心中。

“我爸爸是汉族,妈妈是藏族,从小就教育我要讲民族团结。”初三学生琼雪东慧告诉记者。

加强交流交融,取长补短争取共同进步

在学校办公室里,常常可以看到藏族老师教汉族老师学藏语,汉族老师与藏族老师一起学习藏文化的场景,展现了老师们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的良性互动。

“我校老师在教研、德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岳刚副校长说。

“在藏工作多年,我深深体会到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互帮互助,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崔现英告诉记者,刚开始,她不会说藏语,也吃不惯藏餐,现如今她不仅可以用藏语交流、上课,也喜欢上了吃藏餐,现在我校有6对不同民族通婚的教师家庭。

2015年10月,南木林县第二中学与山东省平原四中的学生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互通信件活动;2017年,与山东潍坊市育华中学成为结对学校。

学生次央出生于藏汉通婚家庭,也参与了手拉手结对子通信活动,对民族团结的感触更加深刻,她说:“我不仅有很多汉族朋友,还有很多藏族朋友,我们都喜欢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共同参与,让民族团结进步蔚然成风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将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队伍,发动教职工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学生参与率。

“每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我们都会举行黑板报、手抄报评比,开展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民族团结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岳刚介绍说,通过努力,我校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文明校园等称号,形成了人人争当民族团结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的校园之风。

“今后,我校将不再局限于‘民族团结日’‘民族团结月’等时间节点开展民族团结活动,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课程,并与‘四讲四爱’、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相结合,不断挖掘民族团结内涵,让民族团结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岳刚说。


相关阅读

桑珠孜区:创建评比展风采 品牌示范谱新篇 乡村教师国杰:海拔近5000米之地5000多个日夜的坚守 学史聚力 育才图强——西藏大学师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 日喀则:感悟初心汲取力量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爱心播种希望 奉献点亮未来——日喀则市江孜县离退休第六党支部深入校园开展送温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