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喀则市康马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深化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切实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治理能力水平。
畅通服务机制,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
康马县以村民自然小组为单元划分网格单元,选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精准掌握网格内部信息,为辖区农牧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秋收的时候我们家没有劳动力,网格员马上把情况反馈给了村里,村党支部组织了党员志愿队,调来了大型收割机,2天就把我们家44亩青稞收割完了。”南尼乡曲热村村民平措说。
康马县总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2.3万人,地广人稀、自然村落分散。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织密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县级财政解决资金100余万元,为各行政村配备“数字乡村”乡村治理可视化系统,探索运用党员积分APP公示、群众身边事“随手拍”、特殊人群照料等功能,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让乡村治理更加便捷高效。
“上午我刚从手机里的‘数字乡村’软件上传了村里的泥石流路段情况,下午路面就已经抢通了。村干部、乡干部都来帮着清理路面,县应急管理局的同志也赶到我们村里指导帮助我们抢通道路。”少岗乡少岗村网格小组长边巴顿珠说。
建强服务阵地,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
作为中国-不丹边境重要节点城镇,219和562国道在康马县境内穿插交错,过往游客众多。依托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优势,康马县在219、562国道沿线建设16个“珠峰领航·石榴籽红色驿站”,打造集读书看报、临时休息、便餐饮水、信息咨询、物品补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服务阵地,为过往游客、群众提供免费充电、吸氧、洗衣服务,以“暖心服务”凝聚人心,以“共享阵地”汇聚力量。
今年五一假期,康马县迎来了游客高峰。涅如麦乡天坝村、白墩村的“珠峰领航·石榴籽红色驿站”来了一队骑行旅客。
“一路上一直在下雨,我们一行人都被冻得瑟瑟发抖,想借村民家歇脚,又怕语言不通没法沟通。结果没骑多远就看见了路边‘红色驿站’的大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驿站工作人员帮我们拿了毛毯、倒了热水,又热情又周到。”来自陕西的骑行旅客对“珠峰领航·石榴籽红色驿站”竖起了大拇指。
每年农闲期,康马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在农牧区留守的“一老一小”成为务工人员心头割舍不下的牵挂。康马县聚焦提升“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质量,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17个集托幼育幼、集中养老、日间照料、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一老一小”日间照料室,提供免费餐饮、爱心义诊、课业辅导等服务,辐射覆盖全县“一老一小”群体800余人,让青壮年劳动力放心外出,让老年人在村内舒心生活,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为解决辖区群众洗澡难问题,康马县投入资金210余万元,全覆盖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小澡堂47个,搭建便民阳光棚,配齐桌椅、沙发、取暖设备、便民洗衣机、理发工具等设施设备,常态化提供免费洗衣、“爱心义剪”等活动,为辖区2万余名农牧民群众、中小学生提供便捷舒适的洗浴场所,极大提升了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村里小澡堂前段时间开门了,我女儿周末放假回来就拉着我去洗澡,水龙头一打开就有热水,换下来的衣服也有免费洗衣机可以用,洗完澡还能在阳光棚喝茶休息,比县城的澡堂环境都好!”涅如麦乡白墩村群众尼玛片多谈起村里的小澡堂一脸笑容。
涅如麦乡白墩村距离县城35公里,全村600 余人,村级小澡堂建成后,该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洗上热水澡,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帮助下,该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开始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卫生健康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便民化服务水平
2023年5月以来,康马县依托村级组织活动阵地,陆续挂牌成立9家乡村党校(百姓课堂),以“组织买单、群众免费参与”形式,面向广大党员农牧区群众开办以政治理论、党性锻炼、实用技术、素质提升等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参训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得到辖区广大群众一致认可。
为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在全县49各行政村设立村级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实现村村有金融服务,让辖区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办理银行业务,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成为广大群众平时爱来、有事就来、遇事能办的“红色”枢纽,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我们持续关注群众对完善村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意见建议,通过‘四议两公开’等程序将群众提出的好建议、好办法纳入服务管理机制并及时公示,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康马县白墩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次仁说。
康马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完善提升,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丰富成效,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过程中,实现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