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吉隆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大力践行“四敢”要求、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依托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份,共接待游客234834人次,同比增长422.9%,实现旅游收入23450.4万元,同比增长269.4%。
坚持理念先行,下好文旅发展“先手棋”
依托自身区位优势,集全县之智、聚全民之力,切实推进跨境旅游“从无到有”、县域旅游“从有到优”的转变。
积极推进跨境旅游。深入推进边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了《中尼吉隆—热索瓦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与毗邻国家达成创建中尼吉隆—热索瓦跨境旅游合作区意见,相关材料已上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热瀑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吉普村民宿改造项目、查嘎达索寺停车场改造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大唐天竺使之铭陈列馆项目预计12月底完工;达曼村民宿改造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95%;唐竺古道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清军护藏卫国纪念馆布展项目、姆拉生态惠民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开热瀑布景区农特产品展销点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持续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切实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需求。对吉普民宿、新江村康养酒店等进行提质升级,12月底前完成酒店评星工作;与携程公司签订协议,投入55万元在携程APP上发放食宿优惠券,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在各旅游景点设立语音导览二维码,为游客提供云解说服务,让游客能更好地感受自然和人文风情。
做好资源保护,打通文旅发展“大动脉”
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持续开展普查、认定、登记、保护工作,为做好“文物+旅游”文章奠定基础。
非遗传承不断档。充分挖掘和传承非遗文化,截至目前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人。进一步盘活非遗资源,今年申报“帮兴谐钦”为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公布“吉普竹编”合作社为市级非遗工坊,申报吉隆镇为非遗景区。
文化普查不松劲。制定《全域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及价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普查专班,完成了3个乡(镇)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新发现46座文物遗址、复查8个文物点以及收集不同区域民间谚语181种、劳动歌词12种、传统舞蹈3种、民歌4种。
安全检查不停歇。全面掌握文物资源状况,实现从重点保护到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全年开展文物安全检查7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问题5个,已整改5个;投入18万元在57处野外文物保护单位建立文物碑;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成功申报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提升品牌形象,跑出文旅发展“加速度”
通过专题推介、文创产品、文艺创作等形式,进一步做强“千年古道·边关吉隆”文旅品牌。
做实宣传推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旅游宣传推广文章,积极参加全市旅游营销推广大会及日喀则市“祖国·扎西德勒”旅游专场大会,专题推介吉隆边境旅游;投入125万元在和平机场内及高速沿线、贡嘎机场高速沿线等地设立宣传广告牌,在西藏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宣传吉隆旅游,进一步提升吉隆旅游品牌知名度;开通“吉隆文旅”抖音官方账号,已发布视频52个,播放量达37万。
做好文创产品。坚持文化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立足“千年古道·边关吉隆”文旅品牌,以大众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吉隆特色的文创产品。投入12万元推出“千年古道·边关吉隆”旅行茶杯、帆布包、宣传U盘等实用性文创产品,得到了游客的青睐。
做优文艺节目。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大地欢歌”等活动91场次,非遗歌舞进乡村演出46场次、藏戏演出25场次;持续创作《那时格桑花开》《幸福新吉隆》等具有吉隆特色、群众喜爱的精品文艺节目12个,向游客传播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吉隆文化,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