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党员作用发挥,萨嘎县依托党员“三包”,深入开展“党员灵活‘双报到’便民服务‘不打烊’”活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党员服务群众更加及时、更加全面、更加高效。
拓宽诉求渠道推动服务“高效化”。萨嘎县坚持人民为中心,不断健全完善党员“三包”工作机制,做细做精基层服务治理,形成“主动策划、主动认领、主动参与”服务模式。主动认领。村党组织通过“问题墙、回音壁”搭建群众“点单”平台,主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困难,由党员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安排服务时间,并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服务细节和具体流程,实现群众需求与党员服务时时对接、主动参与、件件落实。通过组建健康义诊、政策宣讲、技能指导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采取“定期+预约+上门”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帮助群众解决出行不便、政策不清、技术不精、思路不宽等各类难题。
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反馈“一体化”。为不断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满意度,激发党员热情,所在地党组织坚持服务过程与实效评价相统一,强化“监督管理、准确评价、及时反馈”成效机制,充分释放党员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为基层“微治理”注入新活力。一是及时反馈。充分发挥“问题墙、回音壁”的作用,随时对活动过程、服务进度等进行反馈,促进所在地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三方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确保“共享”与“共想”上的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质效。二是多维评价。坚持“三问”原则,即“问需于民、问效于民、问计于民”,每次服务结束后,服务对象和群众可通过村级活动场所设置“问题墙、回音壁”对已完成的服务项目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建议。三是激励保障。结合党员“积分制”,所在地党组织积极探索利用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党员认领项目个数、活动参与次数、服务覆盖人数,以及群众评价结果,同报到党员所在党组织进行沟通,对活动参与次数多、问题解决率高、群众评价好的党员进行加分,对未能积极完成基本任务或出现扣分行为的党员坚决扣分,所得分数作为年底评优评先重要依据,通过党员“积分制”管理,不断调动党员自主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便民服务“不打烊”。
压实各方责任增强便民“组织化”。一是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完善“双报到”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各级责任,明确各县直单位党组织组织党员到所在地党组织“双报到”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实行所在地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引导党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双报到”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二是压实考评机制。将“双报到”工作作为县直单位党组织党建目标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实行党员岗位认领、服务纪实制度,所在地党组织每年底对报到党员参与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三是压实党员责任。对深入所在地党组织报到的党员进行实名制登记。建立党员常态化服务队伍,将报到的党员编入志愿者服务队,根据社区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群众的合理需求,每月通过“问题墙、回音壁”发布若干服务事项,引导党员有序认领,开展相关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