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日喀则珠峰党建 > 基层党建 >农牧区 >最新动态

西藏新设立易地搬迁村居全部成立党组织

发表时间: 2020年09月23日 11:29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安置安心 幸福延伸

近年来,西藏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大力加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91个新设立易地搬迁村居全部成立党组织,加强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好主心骨和生力军作用。各级党委成立易地搬迁安置点组织建设工作专班,指导和督促易地搬迁安置点组织建设。全区91个新设立易地搬迁村居全部成立党组织,其中86个村居通过法定程序产生“两委”班子和群团等配套组织。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要求,排查确定易地搬迁安置点软弱涣散党组织9个,实行县乡党委负责、提级督导、验收销号。开展易地搬迁村居“两委”班子县级联审,将207名通过联审的村居干部吸纳到迁入村居任职,撤换不胜任现职或履职不力的22名村居干部。从机关下派122名干部进入村居党组织任职,安排204名迁出地的县乡干部到安置点开展管理服务工作,选派91名第一书记和364名驻村工作队员到易地搬迁村居工作。加强易地搬迁村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强培养教育,实行动态管理。

优化服务保障,为搬迁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够用实用耐用原则,推进易地搬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优化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了解搬迁群众诉求,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把脉问诊”,解决搬迁群众的实际困难。推进党员包片包户包人工作常态长效,组织搬迁党员与当地群众、当地党员与搬迁群众“结对子”,促进搬迁群众与当地群众相互融入、和睦相处。

发展产业解决就业,确保搬迁群众就近就便稳定增收致富。立足搬迁安置点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牦牛、奶牛、藏香猪、藏鸡养殖业,优质青稞、大棚蔬菜、特色藏药材种植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搬迁安置点集体经济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加强监管,确保项目符合本地实际、落地见效。对搬迁群众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意愿、文化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逐户逐人建立档案,积极推广“订单、定岗、定向”和“以岗代训、以训稳岗”等技能培训模式,组织开展种养殖业、建筑建材等实用技能培训,构建“培训、就业、增收”一体化长效机制。加大搬迁群众转移就业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并通过生态补偿岗位、公益性岗位等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就业。

突出思想引领,增强搬迁群众内生动力。运用各类媒体资源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办好各种类型的农牧民夜校、讲习所,持续开展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搬迁群众切身感受易地搬迁安置以来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自我发展动力,积极投身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治理、国土绿化、家园建设。改进工作方式,采用生产补助、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比技能、比创收、比干劲,掀起比学赶超、争先奋进的热潮。


相关阅读

康马县:着力打造有温度的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 筑牢战斗堡垒 壮大集体经济 完善治理体系——桑珠孜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吉隆县:党建引领为村集体经济“壮骨强筋” 聂拉木“珠峰领航·边疆红色口岸”国门大党建工作全面启动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南木林县多角乡色雄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结对共庆党的103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