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市委书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张延清同志在昂仁县脱贫攻坚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凡事必须要有方向、有导向。大家一定要树立导向意识,坚持正确方向,科学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不打折、不走样、不跑偏、不棚架”,特别是提出的“20个紧盯”工作要求,为全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自查自纠,深入排查问题漏洞、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便于各工作组、各县区全面理解、精准掌握“20个紧盯”要求,对标对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现根据张延清书记在昂仁县脱贫攻坚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3月17日市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如下细化意见。
一、要紧盯既定目标
看“两不愁三保障”是否全面实现,看“三精准”“三落实”是否到位,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一)“两不愁三保障”是否到位。
1.不愁吃不愁穿方面。查看建档立卡贫困户厨房、粮仓和供水、储水等情况,判断其是否愁吃。查看衣柜、储衣间存放衣物情况,了解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是否有四季换洗衣物、日常换洗衣物,判断其是否愁穿。
2.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查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医疗费用报销情况等相关资料凭据,查看乡村卫生院(室)机构设置、医疗人员配置等情况,判断群众是否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
3.义务教育保障方面。查看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实验课开出率是否均达到100%,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层教师资源配置(高中、初中、小学师生比例是否分别达到1:12.5、1:13.5、1:19国家标准)、学前教育发展(乡镇附设幼儿园、行政村单建或联办幼儿园建设、适龄幼儿入学、学前教师配备等),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报告、“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继续教育等情况,判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是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4.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查看住建部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出具的住房安全鉴定书情况,查看村居是否还有危房情形(C、D级,C级需要维修加固、D级需要拆除重建),排查发现的危房是否经过住建部门鉴定,判断其是否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看“三落实”是否到位。
5.责任落实方面。通过实地查看、调阅资料等方式,看县区、乡镇扶贫专干的人数和工作能力,县区援藏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等投入使用情况,看是否把人力、财力集中用于补齐脱贫攻坚短板。通过查阅简报、信息、会议记录、工作日志等方式,看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否保持每月5个以上工作日用于开展扶贫工作,县区党委书记是否遍访贫困村居,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居党组织书记是否遍访贫困户。通过调阅人事任免、工作调动、年度总结等资料和开展访谈等方式,看县乡分管扶贫的负责同志是否做到选优配强、保持稳定。通过调阅资料、任务台账、信息总结,以及实地查看扶贫项目等方式,看县区、乡镇是否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看各部门行业扶贫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帮助县乡、村居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6.政策落实方面。通过查看资料,看扶贫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扶贫产业就业岗位是否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原材料购买是否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及专合组织。通过查阅学习笔记、询问政策掌握情况等,看县乡扶贫干部、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居“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是否深入学习、掌握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具体工作要求;看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人培养情况,是否存在对脱贫攻坚政策不掌握、对家庭基本情况不清楚等情形。通过查看相关政策资金发放记录,判断生态补偿岗位、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小额信贷、健康扶贫等各项到户政策是否有效落地。
7.工作落实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问询等方式,看扶贫产业项目是否存在前期论证不合理、有同质化现象、重建设轻管理、产权归属不明确、无法正常运营、经济效益不明显等情况;看已竣工的产业项目、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十项提升”工程项目是否组织验收、发挥作用,看未竣工的扶贫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限内竣工并发挥效益;看生态扶贫、援藏扶贫、残疾人扶贫、兜底保障、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三)看“三精准”是否到位。
8.精准识别方面。通过调阅资料、核对信息、走访问询、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排查解决错评、漏评、错退、漏退和建档立卡数据不精准、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录入不及时、项目库建设未达到绩效考核要求等情况,是否存在县区各级脱贫攻坚工作档案资料整理不规范、资料不齐全、数据不精准、信息库建设不规范不完善、建档立卡系统信息录入更新不及时,贫困户明白卡、各类工作台账填写不真实、有错误等情况。
9.精准帮扶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问询、实地查看等方式,看定点扶贫单位、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是否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生产资料、劳动能力等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帮扶措施;看产业扶贫、公益岗位、生态补偿岗位是否存在变相发钱发物、人岗不一致、福利化等情况;看帮扶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村居、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10.精准退出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问询等方式,看是否存在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居退出、贫困县摘帽未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程序现象,是否存在程序不公开、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正、群众不满意、社会不认可、数据不准确、档案不完整等情况,是否存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纸质数据和群众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二、要紧盯群众增收
通过查资料、查台账、查票据、查存折、查“一卡通”和入户访谈等形式,看群众收入增幅大不大、看群众收入渠道多不多、增收空间大不大、收入来源稳不稳,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致富。要每月精准统计一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情况,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群众持续增收。
11.政策补助收入方面。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承包地山林地的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耕地地力保护等各类农牧业补贴和生态补偿政策落实情况;看县乡是否落实岗位补贴政策,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等生态岗位工作,实现增收致富。
12.工资性收入方面。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情况,看贫困家庭大学生通过党政企事业部门就业、市场就业、自主创业、区外就业,以及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参与大学生基层岗位成长计划、参与专合组织发展等工资收入情况。
13.入股分红收入方面。通过查阅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贫困群众花名册、带贫减贫协议和入户访谈等形式,看贫困群众通过扶贫产业分红、入股专合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等方面,实现稳定分红、稳定增收情况。
14.经营性收入方面。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经商、出售农畜产品等方式,增加收入情况;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是否存在销售难题;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减少宗教消费、自觉发展生产等方式,实现勤劳致富、增加收入情况。同时,也要看是否存在“一兜了之”的情况,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扣除转移性收入后,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的,县区、企业、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等,是否及时想办法、出点子、理思路,帮助群众拓宽致富门路。
三、要紧盯易地搬迁
看“六个100%”进展情况(稳定搬迁入住率100%、产业配套100%、专合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组建100%、公共服务100%、基层组织覆盖100%、群众满意度100%),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15.稳定入住方面。看各责任县区是否科学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生产资料,并组织力量、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5月底前实现搬迁群众全部稳定入住。看安置住房电表、水表进度等,精准掌握各安置点搬迁群众稳定入住情况。
16.产业配套方面。看各责任县区是否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育发展接地气、前景好、效益高、群众能干会干的珠峰绵羊、珠峰牦牛、藏鸡养殖、黄牛养殖(改良)、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并能够在今年11月底前,实现每个集中安置点至少覆盖一个产业。
17.专合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方面。看各责任县区是否因地制宜,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在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迁入地加快组建合作社;是否将迁出地生产资料通过入股合作社方式集中管理,将产业扶持资金以购买实物的形式转化为群众入股合作社的股份;是否通过入股合作社,把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实现务工增收;是否加快发展集体经济,且能够实现今年每个集中安置点至少组建1个实质性的专合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目标。
18.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看各责任县区是否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步推进,加快进度、保障质量,在今年11月底前实现水电路讯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全覆盖;是否采取促进安置点发展吸纳就业、壮大配套产业扩大就业、建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就业、鼓励创业创新扶持就业、开展劳务输出就业、落实政策兜底安置就业等方式,实现每个具有稳定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就业。
19.基层组织覆盖方面。看各责任县区是否在集中安置点合理设置村居“两委”,配齐配强“两委”班子;是否实现安置点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双覆盖”。
20.群众满意度方面。看各责任县区是否扎实做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保、法律服务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正在配备集中安置点驻村工作队,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是否保证群众权益,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有条件的搬迁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工作;各安置点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否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安置住房是否存在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和院内地基塌陷等质量问题。
四、要紧盯扶贫产业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入户问询等方式,看产业项目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情况,让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稳定脱贫的主渠道。
21.建设进度方面。看各县区是否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具备开工条件的是否及时开工,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是否做好备工备料,是否能够在4月底前实现扶贫产业项目年度开工率100%(含高海拔地区),年底前是否能够实现在建项目完工率85%以上、已竣工项目验收率100%、已竣工项目审计率100%。
22.运营管理方面。看各县区,是否将存在运营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等问题的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及时解决,盘活资产、发挥效益;是否建立县级干部联系指导扶贫产业项目机制,是否严格按照《日喀则市产业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及时公示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情况,加强扶贫产业项目动态监控、绩效管理和跟踪指导,密切关注项目的建设进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经营风险、带贫承载力等状况。
23.经济效益方面。看各县区是否按照有好的市场前景、有好的经营主体、有好的经济效益、有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好的科技支撑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通过查看项目投入资金、财务流水、年度收益情况以及计划还款年限等内容,看是否存在实施不切合实际、投资不精准、效益不明显、无效益甚至处于闲置状态的扶贫产业项目。
五、要紧盯转移就业
通过查看技能培训台账、转移就业台账,以及走访问询等方式,看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组织情况,看农牧区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情况。
24.技能培训方面。看技能培训针对性强不强、效果好不好,是否尊重群众培训意愿,精准化、精细化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是否实现脱贫户、边缘户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看是否加快整合各类培训资金,采取以岗代训、以工代训等方式,组织农牧民群众到工地、基地、企业、专合组织等进行技能培训,实现边培训、边增收。
25.劳务输出方面。看县区劳务输出公司、村居劳务输出合作社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发展情况,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是否充分挖掘当地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输出等资源,组织群众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就业增收;投资额在400万以下的项目,是否全部交由有资质的农牧民施工队实施,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是否把民兵队伍建设与劳务输出紧密结合起来,将外出务工人员编入民兵组织,统筹开展军事训练、技能培训、法治培训。
26.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看是否严格落实“4321”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引导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通过市场就业、应征入伍、自主创业等方式,以及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参与大学生基层岗位成长计划、参与专合组织发展等方式,实现充分就业;是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等方式,引导未就业大学生进入乡村卫生院(室)、小学、幼儿园就业;是否对接落实援藏省市企业专业培训、岗位专招,让更多大学生实现区外就业。
六、要紧盯专合组织
通过实地查看、查阅带贫资料、走访问询等方式,看专合组织规范发展、规模经营、合作经营、盈利分红、吸纳群众等情况,真正让合作社成为解放劳动力、优化资源配置、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平台。
27.规范发展方面。看各县区是否严格落实农牧民专合组织以奖代补扶持管理办法,坚定不移推动各类专合组织规范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示范合作社。看使用扶贫资金的专合组织,是否签订带贫协议,明确带动人数、带动目标、分红时限及分红金额。
28.一村一社方面。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村居“两委”干部、未就业大学生、“双联户”户长、退伍军人等领办合作社,支持企业与村居联办合作社,每个村居是否至少有1个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大、带动效益强的规范化专业合作社。
29.群众入社方面。看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是否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专合组织发展;是否将产业扶持资金以购买实物的形式转化为群众入股合作社的股份,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党员、脱贫户和边缘户群众、残疾人群众入社率是否达到100%。
七、要紧盯利益联结
30.密切利益联结方面。看是否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运作模式,推开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产业分红、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协作等有效做法,达到群众就近就便、能干会干、快速增收致富的目标。
31.分红兑现方面。看扶贫产业项目效益是否精准分红到建档立卡户,是否严格按照《日喀则市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签订扶贫产业项目带贫协议,制定分红方案,明确带动人数、带动目标、分红时限及分红金额,受益群众花名册是否规范完善,分红人数和金额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将扶贫产业项目带贫情况,及时调整录入项目库,实现项目库内利益联结数据(主要指产业脱贫人口相关数据)、带贫协议与花名册纸质版相一致。
八、要紧盯住房安全
32.国家危房改造标准和程序要求落实方面。看住建部门是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的住房进行全覆盖鉴定,并出具住房安全鉴定书;是否对评定为C级、D级的住房实施加固维修和全面改造,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程序是否规范、改造对象“一户一档”资料是否齐全。
九、要紧盯项目资金
33.项目前期方面。看是否存在项目申报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当地实际、不符合群众需求;是否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策采购规定,是否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环评、土地出让等手续和建设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是否存在未批先建等情况;是否存在因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选项不准等原因,导致项目效益发挥不明显、扶贫资金存在风险;是否严格按照关于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规定的范围和用途,优先保障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34.扶贫项目备案、公示公告方面。看是否建立健全县级扶贫项目库,是否执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扶贫资金是否做到精准使用。
35.扶贫资金后续监管方面。看是否建立资金拨付共管账户,做到按规定拨款、按项目建设进度拨款,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建立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私分扶贫资金等情况,坚决确保资金安全、发挥效益。
36.小额信贷方面。通过到县级金融部门实地查看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看是否建立严格的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机制,是否实现符合准入条件的小额信贷发放率100%,小额贷款资金是否100%用在发展生产上,是否存在“户贷企用”“非生产领域消费”等情况。
十、要紧盯十项提升
37.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排查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各县区是否实现自治区确定的95%的乡镇和75%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托底指标;是否通过节水改造、中小型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灌溉水源、灌排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协调配套;是否加强农牧区乡村堤防和山洪沟项目建设力度,提高乡村防洪减灾能力;是否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实现农牧户供电覆盖率90%以上;是否深入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工程,宽带网络、移动通信是否实现全覆盖。
十一、要紧盯安全饮水
38.“4项评价指标”方面。看是否实现水质达到国家GB5749-2006体系标准(看有无水质监测报告),是否实现人均日供水量不少于25升,是否实现人工取水往返时间农区不超过20分钟、牧区不超过30分钟,是否实现全年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
39.季节性供水保障方面。看是否存在因设计标准不高、建设质量不高、缺乏保暖措施和日常管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自来水管道、机井出水管道、大口井等水源点、输水管道冻结,季节性供水保障率低;是否存在因干旱、地质变化等自然条件因素造成水源干枯或水量减少,供水量不够等情况。
40.运行管护方面。看是否存在因设计不合理,水泵功率过大,所产生的电费、柴油费过高,农牧民群众难以承担运行成本,导致不经常使用;是否存在农牧民群众日常用水无检测报告、检测过程不规范,机井内水源是否有异味,管道供水是否浑浊、有杂质等;是否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经费(县级配套),并在所有村居指定专职水管员;是否对取水点水源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源不因生活用水排放、牲畜日常活动、垃圾堆放等原因,导致水源污染。
十二、要紧盯控辍保学
41.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7-15岁)失学辍学方面。看是否存在童僧、童工、儿童流浪乞讨现象;是否落实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适龄儿童少年信息库,并以电子档案形式实现滚动式管理;是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对失学辍学的适龄儿童,及时做好信息核查和劝返复学工作,严格落实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身心健康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100%。
42.“送教上门”服务方面。看是否针对因精神、身体残疾等无法正常入学的适龄儿童,制定专项计划,就近就便组织学校教师、乡村振兴专干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等,定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智力健全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是否全覆盖;是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教学计划,确保送教服务效果;针对因身体、精神等严重残疾无法就学的,是否有齐全完备的相关佐证资料。
十三、要紧盯医疗保障
43.做实健康扶贫方面。看是否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是否存在群众医疗费用未及时报销的问题;“1+4”(对目标人群每年体检筛查一次,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治愈疾病退出一批)健康扶贫工作模式是否落实到位,包虫病、结核病、先心病等大病救治措施是否执行到位;贫困患者健康体检率是否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是否达到100%;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签约率是否达到100%,是否存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缺医少药、药品过期等问题。
44.“三个一”“三合格”“三条线”方面。“三个一”即:是否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含藏医院),并具有相应功能用房和设施设备;是否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卫生院,具有相应功能用房和设施设备;是否实现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卫生室,具有相应功能用房和设施设备,能够开展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三合格”即:是否实现每个县医院(藏医院)内设的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是否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是否实现每个村卫生室配备1-2名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三条线”即:是否实现每个贫困县有一所县医院(藏医院)达到一级医院(含)以上医疗服务能力;是否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能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急危重症病人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等职责,提供转诊服务;是否实现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和药房,做到“两室分离”,承担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四、要紧盯人居环境
45.“四清两改”特别是“厕所革命”、人畜分离、垃圾治理、村庄清洁等方面。看是否做到清农村生活垃圾、清边界死角、清河道水源水体、清禽畜粪污;是否积极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粪污治理工作;是否做到改变农牧民群众不良习惯,引导群众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实现家庭卫生干净整齐;是否存在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垃圾围村等行为;是否因地制宜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措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否开展“光明行动”,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是否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是否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棚圈,并以合作社集中圈养牲畜的方式,在今年年底完成所有易地搬迁点人畜分离工作。
十五、要紧盯内生动力
46.农牧民运动会、产业发展大赛、“勤劳致富人家”评比、“五比”竞赛等活动开展方面。看是否深入推进“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千名党员干部入户大宣讲”行动,是否通过举办产业发展大赛、珠峰扶贫产业大王评比、开展勤劳致富“以奖代补”、“勤劳致富人家”评选、“五比”竞赛等活动,将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
47.村规民约完善、执行方面。看是否将“崇尚科学文明、理性对待宗教、绝不把所获扶贫资金用于宗教领域”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健康向上、勤劳致富。
48.群众高档消费、宗教消费方面。是否实现群众理性对待宗教、降低宗教消费,减少大额支出和不必要的开支,把精力转移到劳动致富和现代文明生活上;群众自主脱贫的意愿是否增强,积极主动参与外出务工、入股合作社、投工投劳等的意愿是否强烈。
十六、要紧盯问题整改
49.看是否按照“一问一策”原则,对各级各类巡视巡察、考核评估、督导检查、审计等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是否对上级点的问题、自己找的问题、群众提的问题,逐项核对、逐项分析、逐项研究、逐项整改、逐项落实,且做到整改台账规范无误、佐证资料齐全完整。看问题整改情况,属于县区范围内的问题,是否由县区研究整改;属于市级范围内的问题,是否由相应行业部门整改解决。
十七、要紧盯预警监测
50.疫情防控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方面。看是否组建“两套班子”,坚持一套班子抓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一套班子抓疫情防控;看具备条件的产业扶贫项目开复工、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转移就业情况。
51.返贫致贫风险群众排查方面。看是否严格按照《日喀则市农牧民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制度》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利用“一卡通”等工具,精准统计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脱贫户、边缘户群众收入情况;是否综合分析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对脱贫群众、边缘户群众和高风险群众是否开展全面摸底排查,是否能够在3月底前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户数、人数全面排查出来,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
52.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方面。看是否按照日常监测、动态监管、随时上报的要求,明确县区、乡镇、村居防返贫监测责任人,确保责任到人;是否完善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和高风险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对脱贫群众、边缘户群众和高风险群众实施跟踪评估和动态监控。
十八、要紧盯长效机制
53.“四个不摘”“四个只增不减”落实方面。看是否建立健全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是否做到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工作力度只增不减、资金投入只增不减、政策支持只增不减、帮扶力度只增不减,是否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懈怠思想,出现“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换频道”现象。
54.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政策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方面。看是否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是否正在研究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解决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机制。
十九、要紧盯纪律作风
55.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面。看是否严格按照《关于改进作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完善的扶贫领域监督体系;是否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检查抽查等形式开展党委(党组)监督,抓好“关键少数”,督促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是否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机制,发挥纪检监察监督,为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是否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开展行政监督,督促行业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是否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职责;是否严查快办扶贫领域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用司法监督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是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着力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是否强化财会检查,确保扶贫资金管理落实到位;是否加强扶贫领域统计预测预警,为脱贫攻坚决策提供服务;是否畅通信访监督渠道,第一时间受理来访、来电、来信、网络举报问题;是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老党员积极监督作用,发现群众关心、舆论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是否存在“走读式”下沉基层、“挂名式”下派一线和闯关意识、过关思想;是否存在说假话、掩盖问题,不认真整改、搞花拳绣腿和“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是否存在违规插手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活动;是否存在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是否存在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是否存在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简单粗暴,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行为;是否存在工作重心转移,脱贫攻坚专干人员减少、力量有所下降,工作推进力度不大等问题。
56.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方面。看是否存在“上面以官僚主义发令、导致基层以形式主义应答”情况,是否严肃查处只喊口号、不抓落实,只表态不行动,层层批转、敷衍了事等问题,是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朝令夕改,搞急功近利、报喜邀功;是否严肃整治假典型、假经验、假政绩。
57.问责泛化、下卸责任方面。看是否存在不考虑工作实际,对基层干部直接处理了之的问题;是否存在对犯重大错误的干部简单约谈,未达到警示惩戒目的的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建立健全问责工作中的容错机制,并精准提出处理意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责任分明、程序合规、处理恰当。
二十、要紧盯基层组织
58.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方面。看是否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持续优化班子结构,明显提高初高中以上学历、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比例。
59.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方面。看是否建立财务开支审批、监督制度,资金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推动集体经济管理规范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6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面。看是否按时保质保量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否存在村级组织场所建设项目计划执行、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等不到位现象。
61.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方面。看是否推动党支部“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产业基地”,是否把党员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脱贫战场在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筑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62.政治辅导员机制建立方面。看是否举办“乡镇党委书记政治训练班”“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营”,并取得良好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