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朗尼玛在仁布县调研时强调
总结经验 因地制宜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6月4日,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斯朗尼玛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仁布县部分村居、合作社,实地调研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6月4日,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斯朗尼玛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仁布县部分村居、合作社,实地调研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这是在德吉林镇德吉林村,听取“小积分”推动“大治理”工作成效、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记者 王舟宁 摄
六月的门曲河畔,满目葱茏、山水秀美。走进仁布县德吉林镇德吉林村,处处绿树环绕、村容整洁,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缓缓展开。近年来,德吉林村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创新思路、强化治理、发展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斯朗尼玛认真听取“小积分”推动“大治理”工作成效、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并步入村史馆,详细了解村庄近年来发展变化,驻足观看民族团结主题展览。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要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总结积累经验,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总结好、推广好,固化为长效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6月4日,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斯朗尼玛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仁布县部分村居、合作社,实地调研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这是在德吉林镇德吉林村村史馆,了解村庄近年来发展变化,驻足观看民族团结主题展览。记者 王舟宁 摄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走进康雄乡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杼声声不绝于耳,各色丝线在工人灵巧的指尖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精美服饰。“工人工资怎么结算?”“合作社效益如何?”斯朗尼玛走进厂房,与生产工人、合作社负责人亲切交谈。当得知合作社2023年发放分红17.65万元,解决就业170人次,斯朗尼玛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充分发掘资源潜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将民族传统手工业打造成富有特色、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亮丽“名片”,吸纳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便就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
6月4日,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斯朗尼玛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仁布县部分村居、合作社,实地调研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这是在康雄乡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生产运营情况。记者 王舟宁 摄
调研中,斯朗尼玛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作用,最广泛地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立足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交通区位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木和蔬果种植、民族手工等乡村产业,突出品牌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特色,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加强沟通对接,优化统计方式,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群众收入情况,确保数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发展阶段、发展规律、财力水平,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牧业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润物无声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把乡村建设成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市领导张思,仁布县、市委办相关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