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亚东县持续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培育提升,聚焦“旅游强县”目标,精心规划旅游线路,打造多种旅游体验产品,推动亚东旅游高质量发展。
对外发声“引客”。借助上海市普陀区援藏力量,邀请上海奇创、成都景园等知名旅游公司,深入分析客源市场,全面规划旅游资源,推出“国门巴夏1日游”“温泉康养游”“红色戍边游”“生态徒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在上海等地开办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亚东红色边境旅游特色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持续输出“国门巴夏景区”等旅游品牌,倡导全民宣传、全民营销、全民代言。主动融入珠峰大环线和正在兴起的国道219线,努力把亚东打造成珠峰中转站,进一步提升了亚东旅游知名度、辨识度和美誉度。
主动作为“聚客”。主动与驻地军警部队沟通协调,得到驻地部队、边境管理大队等大力支持,畅通边境旅游线路、开放旅游景点。采取“大开放、小封闭”的运营模式,所有旅游景点免收门票,不进行场地范围封闭,全面融入当地生活,为游客通行提供便利。
多管齐下“护客”。对游客进行实名制登记,发放亚东边境旅游告知书,引导游客签订亚东边境旅游承诺书,在旅游观光大巴车内循环播放,提升游客安全意识。聘请4名景区讲解员为游客提供全程免费讲解服务,进行游览安全和边境安全提醒。同时,定期对司机和讲解员开展安全业务培训,为前往景区的游客筛选合理旅行保险套餐,供旅客自行选购,切实做到游有保障。
提档升级“拓客”。明确亚东县国门巴夏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任务分工,压实各方创建责任,在国门巴夏景区修建观光栈道7处、观景平台6处、旅游厕所4处、停车场10处,切实美化提升3号公路。争取上海援藏资金采购4辆旅游观景大巴车,按照“自愿前往、提前预约、统一组织”的原则,已集中免费组织7965名旅客前往景区旅游观光。同时,协调县直各单位,在院内和街道两旁规划免费停车场地6个,新增免费停车位315个,解决自驾游游客停车难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旅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让游客深度感受亚东、了解亚东、宣传亚东。
创新模式“留客”。坚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全面赋能庞达村“吃住行、游购娱”等元素,引导群众开设餐饮店5家、便利店7家、特色民宿7户14间,为游客提供异域餐饮、藏式民宿等体验产品,引导游客延长停留时间,帮助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已带动群众增收14万余元。在庞达村开办“庞达小康村手工学习坊”,通过编织、刺绣、绘画等方式,制作具有边境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游客参观购买,实现销售额23.1万余元,人均增收6440元。利用十一假期,开展以文艺汇演、非遗进社区和篝火晚会为主要内容的“感受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交融—亚东县文化艺术交流活动”8 场次,吸引农牧民群众和游客8500余人次观看打卡。